改變觀念-中醫治療病毒更有效

2012101800:00
好ㄇㄨㄟˇ的 (4歲1個月26天)

好ㄇㄨㄟˇ的從三歲後,開始上舞蹈、美術、音樂的課程,生活圈發生變化,接觸人群的機會加大。而病毒主要的宿主之一就是人類,接觸人群等於接觸病毒。



對於更多更廣泛的病菌,身體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免疫機制,小小的好ㄇㄨㄟˇ的面對可怕的病毒大軍,就像是誤入叢林的小兔子,只有挨打的份,所以這一年來大小病不斷。好ㄇㄨㄟˇ的阿嬤心疼孫女,總是抱怨馬麻,認為好ㄇㄨㄟˇ的上才藝班、去信誼親子館就是主因。

  1. 幼兒時期的四年,有頻繁接觸病毒的孩子,在學齡後,因為免疫機制發展較健全,反而較不會生病。兒童時期才開始發展免疫機制的孩子,必須要六年的時間,才能追平。
  2. 根據2000年發表在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的研究,13歲以下的孩子,如果幼兒時即和較年長的手足,或有較多的機會與小朋友相處,日后罹患氣喘的機率減少一半。而16歲前得氣喘病者,日後健康情形較佳,反之16歲後才得氣喘病者,以後之健康情形較差。

坦白說,好ㄇㄨㄟˇ的雖然沒有正式上幼稚園,但是信誼親子館+才藝班,也創造了等同幼稚園的傳染環境。簡單的說,好ㄇㄨㄟˇ的雖然不是直接在戰場上,也是身處於二級戰區。感染是刺激免議系統成熟的方法。而病毒感染,就算有發燒,也未必會有嚴重的症狀。所以問題不在病毒感染,而是如何降低症狀的影響,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

一直以來好ㄇㄨㄟˇ的每受感染,把拔馬麻就急著送西醫,西醫對感冒重視症狀治療,而且只要有濃痰或濃鼻涕,就少不了抗生素,但感冒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,並不需要用到抗生素,抗生素只能對抗避免細菌感染,對抗病毒可是一點效用都沒有!但是強制退燒+抗生素,讓好ㄇㄨㄟˇ的胃口壞、體力差,惡性循環導致病程增長。

以最近一兩次的經驗看來,每每都是抗生素用了一兩周,卻沒有減緩的趨勢。把拔馬麻才以姑且一試的心態改吃中藥,症狀馬上獲得改善,效果竟然不錯。賴阿伯建議,中醫的退燒機制,比西醫來的緩和,而且退燒後,孩子不會虛弱,較不傷身。現代研究亦證實金銀花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、射干等多種中藥對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。臨床研究發現:大凡屬於病毒傳染疾病,應用中藥治療比較有效及安全。或許把拔馬麻應該改變做法,顛覆一直以來的觀念。

 


分享親子天下的文章
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QA/QATopic.action?id=556&idType=1

所有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相同的結論:就是送幼稚園或托兒所的小朋友,不論感冒、腸胃炎、或中耳炎的次數,都比在家的孩子多上一、兩倍;這些孩子也比較容易引發氣喘,或者被投予抗生素治療。

幼稚園或托兒所流行的病毒種類非常多,而且每一年還會變種,包括腺病毒、鼻病毒、冠狀病毒、流感病毒、副流感病毒、呼吸道融合病毒、人類間質肺炎病毒、令人聞「風」色變的腸病毒,還有造成腸胃炎的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等等。在同一個時間點,幼稚園裡大約會有三種不同的病毒在流行,因此就算孩子躲過第一種,卻躲不過第二種;躲過第二種,也許第三種就上身了,不可能有孩子進入幼稚園上學,還能全身而退。

既然大小感染不斷,是上幼稚園或托兒所必經的宿命,家長大可正面的看待這件事實:每一次的感染,就是幫助孩子產生多一種病毒的抗體,讓他們的免疫大軍逐步邁向成熟。等到各式各樣的抗體蒐集足夠之後,孩子的抵抗力就趨於健全,也比較不容易生病了。研究顯示,經過幼托園所四年以上的「磨練」,孩子進入小學後,不論是生病的次數,還是請假的天數,都比學齡前在家照顧的孩子來得少。這樣的差異會持續到上國中,兩組學童才趨於平衡。

話雖如此,孩子生病畢竟是很辛苦的事。如果孩子真的被感染了,最好是讓孩子居家休養,不要再到學校去。居家休養一方面可避免病毒傳染給別的同學,另一方面也是藉由好好休息、喝水,免疫系統才能早點把病毒清乾淨。



  •    (悄悄話) 1F
  • <悄悄話留言,不公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