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姐考上了資優班了

2016030113:16
好ㄇㄨㄟˇ的 (7歲6個月9天)
姐姐考上了資優班了,考些什麼,怎麼考上的,阿母霧裡看花,也搞不太清楚狀況。

媽媽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

資優與常人思考模式有本質上的差異,這種認知世界時的差異,會對資優的全部人生經歷產生影響。(以上節錄維基百科)

補習或是教養書籍中,所謂的「資優生」,應該是 High achiever 的孩子,與姐姐這樣的 Gifted 有所區別。但老實說,東方教育的觀念和價值觀下 High achiever,比Gifted 好生存。Gifted的孩子因為身心呈現不平衡發展,部分的感知可能被放大,另一部分卻被縮小,就像是從哈哈鏡中看世界,所以這些孩子需要特教體系的支援,畢竟這個世界是為了百分之99的正常人而存在。為了幫助姊姊保持優勢發展,並維持身心平衡,阿母趕緊認真用功,了解這樣特殊屬性的孩子。

在認知的特質上:學習快、記憶強、觀察微、善理解、知識豐、思想奇、疑問多、策略靈;

在情意的特質上:理想多、期望高、自信強、要完美、喜冒險、易堅持、樂獨立、少順從;

在生理的特質上:精力旺、作息繁、感覺銳、風格異。

姐姐一直是走在媽媽前面的孩子,所以媽媽很難在學習上主動給予,只能被動的支持。



兩歲半的姐姐看到電卡通中小豬奧麗薇有去上芭蕾課後…

媽媽,那個奧麗薇有去學芭蕾,我也想去。
 
被附近的舞蹈班以「等你長大再來」拒絕後,姐姐仍不放棄
 
你問GOOGLE,看看哪邊還有?
 
那姐姐怎麼知道GOOGLE的? 原因是面對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姐姐,媽媽在詞窮之餘,最常救助的對象就是GOOGLE。而現在姊姊也常常去GOOGLE搜尋想要的資料。
 
摘要心理學家Gina Ginsberg(1976)為資優兒童的父母提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:
  1. 資優兒童應該首先被當作兒童,其次才是資優兒。他可能會解答一些令人驚嘆的難題,但他的行為仍是兒童的行為
  2. 不要把你的資優小孩時時與別的小孩做比較,這使得你的孩子負擔起隨時都必須是資優者的重責,而且這樣對那些被比較的小孩也很不公平。
  3. 不必要讓孩子每分每秒都排滿活動。讓孩子有時間去幻想、做孩子的事情;一切按時間表行事,是難以發揮創造力的。
  4. 不要期望你的資優孩子去完成你未實現的願望
  5. 讓孩子學習負責。即使孩子判斷錯誤,也是一種學習;只有從小學會負責任,才能變得堅強
  6. 資優兒童需要被鼓勵。當他們完成某些事情時要加以讚美,即使事情沒成功,也要讚美他們所付出的努力。
  7. 管教是必要的,資優不能當作不良行為的藉口。
  8. 父母凡事要以身作則。
  9. 家庭中的成員對獲取知識、對熱心學習及努力追求進步的精神要加以尊重及讚美。
  10. 不要期望資優的孩子隨時都表現出資優的樣子;過度的期望,徒增自己與孩子的挫折
依據阿母多年「不問蒼生問鬼神」的體驗,認為「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,陰陽得位,方稱既濟。」所以對姐姐的教育仍然會採取放羊的方式,
  1. 絕不填鴨:媽媽認為一樣的題目,一樣的解答,自己思考和別人教授的,對腦的刺激不同。硬塞的知識,不會增加智能,對擴張孩子的小宇宙沒有幫助。
  2. 適性發展:該幹麻就幹麻去,不試圖讓魚會飛、鳥會游。
  3. 維持進度:阿母相信各個年級有最適切的課綱和程度,考量到心智發展平衡,並讓姐姐有友善的學校環境,媽媽不會朝跳級去努力。
  4. 多元嘗試:中小學的教育對大腦來說,仍然側重於記憶訓練,所以就算進入中年級,功課變重了,阿母還是會準備很多阿里不達的碗糕,讓姊姊打發時間。
  5. 適度留白:留白就是以「空白」為載體進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藝術,每天適度的休閒娛樂、發呆、作白日夢,對大腦是絕對必要的。
預期一個孩子去鼓搗火箭,就要有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。所以管他是有多聰明,多大就該去做多大孩子該做的事。而媽媽認為姊姊目前最要的就是快樂長大,維持身心平衡;所以圖照畫、舞照跳,該玩的、該鬧的一樣不會少。阿母的目標很清楚,是要讓姐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,而不是空有學歷,卻禁不起考驗和競爭的花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