姊姊寫作文之不要「仿作」

2016050812:48
好ㄇㄨㄟˇ的 (7歲8個月16天)
為了培養班上同學的寫作能力,劉老師的周末功課一定有剪報或是課文仿作,畢竟「仿作是指導孩童作文的捷徑」,可以激發想像,學習作文架構,這樣的練習對中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尤其重要。



這次是課文仿作「我的借書證」,姐姐拿出仿作本,跟媽媽公佈,
我不想要「仿作」,我要自由自在的寫......
 
阿母心想,仿作本來就不是照樣造句,但為了不讓姐姐有負擔........

你愛怎麼寫,就怎麼寫吧!!
 
然後姊姊拿出 MIR 阿姨提供的電腦報表紙,開始打草稿。

第一段,我要先講借書證是怎來的。
 
然後就開始在紙上鬼畫符了一兩句。

第二段,我要告訴小朋友,借書證的功用。
 
寫完後,又嘰嘰喳喳的跟媽媽說起,如何跟同學交換讀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。

這樣就可以一次讀兩本。
 
很得意的寫完一段經驗分享,

最後就是借書的好處。
 
「仿作」並不是臨摹,更不是填空,更沒有必要逐字對照,仿得是「意」而不是「形」。姊姊的發想與架構,就是從課文學習而來,然後加上自己的經驗和看法,所寫成的文章就是「仿作」。不過像我這樣的「好媽媽」,當然不會跟姐姐說破,自己偷笑就好。
 



談作文教學「仿作」的概念
文:顏福南

一般人談起「仿作」,難免想起文字的轉換遊戲,以為「仿作」是填空練習,而很少運用,甚至當成是作文教學的旁門左道。

事實上,作家都經過模仿的過程。莫泊桑的文章充滿福樓拜的氣息;李白模仿崔灝「登黃鶴樓」,也眾所皆知。但是,卻又何妨於個人的文學成就?大書法家成名以前,往往臨摹碑帖,在模仿中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。

作家在卓然出眾的筆耕前,基本上都要經過閱讀模仿的路。所以,指導小孩子仿作好的文章,就是要培養他走向創作,模索出寫作的方向。

然而,仿作並不是抄襲;也不等於詞句的轉換。我們閱讀下面的優美語句:

 

佳句:媽媽的眼睛像天上閃爍的星星,明亮動人。

好的仿作,如:奶奶的臉像大地一條條的深溝,滿布皺紋。

不好的仿作,如:他的眼睛像高掛天上的星星,閃爍明亮。

 

同樣是「以物喻人」,好的仿作是經過作者的融會貫通;不好的仿作看起來仍然脫不開原句的窠臼。或許,我們可以進一步說「仿作」是句子的變化,神韻的捕捉而不是因襲。

從句子的發展到段落。而至通篇文章的完成,「仿作」兼具了作者對模仿作品的解析能力,從文章的角度而言,「仿作」仍然具備作者本身的風格;不同的人仿作相同的文章,個人的品味還是旗幟鮮明,各領風騷。

從事作文教學,「仿作」是指導孩童作文的捷徑,在未進入創作領域之前,「仿作」提供了孩子想像的激發。孩子學好了文章的架構,就會揮灑自如。

「仿作」是學習的過程,而非目標,只要孩童能表達個人的思想見解、生活感受,就足以一新耳目,而走上駕馭自如的創作之美了。(刊登於國語日報84.5.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