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秋季特別團集會,貴子坑親山步道

2016100212:58
好ㄇㄨㄟˇ的 (8歲1個月10天)
一早六點起床,吃過早餐,就搭捷運直奔復興崗捷運站,今天北極星童軍團要去貴子坑親山步道健行,這也是升上小蛙後的第一次特別團集會。

 

上回來北極星童軍團參加體驗的朋友們,也都成為姊姊的夥伴一起健行。



童軍團出發後,媽媽們找了一家咖啡廳坐下來聊天,安心地把孩子交給團長和服務員帶領。



等到孩子們下山後,才由安琪媽媽統一接送,看到媽媽人小鬼大的姊姊搖頭晃腦地說......
唉...媽媽!!
你們在咖啡廳聊天,哪知道我們小朋友爬山很辛苦。
 
爬山果然很辛苦,姊姊把午餐吃的精光,摸著圓圓的小肚子,問媽媽.....
我們可以去玩桌遊了嘛??
 
沒錯,今天除了去貴子坑健行殺體力外,安淇媽媽還替孩子們預約了桌遊餐廳,要讓姊姊們一起動動腦。



從午後玩到黃昏,差點掀翻了北投的 Double Circle,孩子們卻各個意猶未盡,聽到媽媽們說時間到了,一個個唉聲嘆氣。
那我們去北投公園抓寶好不好~~
 
就這樣我們來到了精靈寶可夢」的聖地,北投公園果然是落「櫻」繽紛,每個角落都有人在灑櫻花,大姊姊如意抓到想要的寶,還把「伊布」升級成「雷精靈」,開心的不得了。回家的途中,姐姐感概地說....
媽媽,好想回到今天剛開始的時候。
 
健行、桌遊加抓寶,姐姐的一天還沒結束...

媽媽發現每次大玩特玩後,姐姐總是會拿本書畫上一天的句號。果然洗澡後,姐姐立刻拿了一本王文華老師寫的「拯救黑熊大作戰」,悄悄的讀了起來。



專家認為,同儕會幫助孩子了解同伴對許多日常生活事件的感覺、態度、做法,並進而影響個人價值觀的判斷與選擇。更有甚者,來自同儕團體的壓力,會使孩子因要尋求認同而屈服於此壓力之下,塑造孩子的行為。而孩子需要在同儕間,自由地運用才能,實驗自己的觀念,從事各種判斷,探索各種角色,才能漸趨於社會成熟。

節錄國家教育學院學者張建成,對同儕團體 (Peer Groups)的說明


「同儕」一詞,原指地位、價值、品質、能力等各方面都相同的人或物,有一切平等之意。

「行為態度」的相似,如人格特質、社交習慣、教育抱負、生涯目標、休閒娛樂、用藥或偏差行為接近的人,也容易聚集成群。所以個性相近的人彼此吸引,組成同儕團體之後,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相互影響,又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在行為態度上的相似性。

到了青春期,同儕關係的深度與廣度均急遽增加,為了掙脫對於家庭及成人的依賴,鞏固自己的獨立自主,青少年的同儕團體轉而強調情緒的投入、信諾與忠誠。此一過程,約從十至十二歲開始,十四、五歲左右,友誼的強度與壓力達到頂點,至青少年後期約十六、七歲以後,順應同儕要求的行為,才逐漸平緩下來。


原文網址:http://terms.naer.edu.tw/detail/1304550/

所以媽媽認為:既然同儕團體的影響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的經歷的,與其害怕孩子交到壞朋友,而限制孩子交友的權利,或當 FBI 與孩子諜對諜,不如讓孩子進入價值觀正向的社團,讓孩子自然地交到「好」朋友。



而童軍團正是這樣的社團。在童軍團中,孩子可以拿學長姊當作榜樣;也有足夠的活動,滿足這個年紀孩子的需要,而孩子在童軍團中的自治自理,更可以填滿孩子對獨立的渴望。